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52岁的李老师发现右肩像被冻住了,梳头时手臂举不过耳朵,夜里翻身压到就疼醒,甚至摸不到后背的内衣扣。她尝试热敷、贴膏药,疼痛反而愈演愈烈。骨科医生初步怀疑“肩周炎”,但为排除其他隐患,建议她做了肩关节MRI。当影像呈现在我眼前时,我立刻注意到一个关键细节——肩关节囊增厚得像一层僵硬的水泥,紧紧裹住肱骨头,而肩袖肌腱却完好无损! 这才是真正的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俗称“肩周炎”。今天,就让我们从影像科角度,照进这“冰封”的肩膀。
01
肩周炎不代表所有肩痛!
肩周炎并非肌肉或肌腱损伤,而是包裹肩关节的“袋子”(关节囊)发生慢性炎症、纤维化并挛缩黏连,导致关节腔空间急剧缩小,关节活动被“物理锁死”。如同门轴被厚重的水泥浇灌凝固,门扇再也无法灵活开合。
高发人群:50岁左右(故称“五十肩”),女性多于男性,糖尿病患者风险激增(发病率高达10%-20%)!
关键诱因:长期制动(如骨折后固定)、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异常、颈椎病等,但多数无明显外伤史。
02 肩周炎适合做哪些检查?
1. 肩关节X光片:
作为基础筛查,在这里X光片价值有限,但很有必要。
X光片里肩周炎典型表现:骨骼通常“正常”!偶见肱骨头轻度骨质疏松(因疼痛活动减少)。
作用:初筛利器,阴性结果反而支持肩周炎诊断(提示问题不在骨骼)。
2. 肩关节磁共振(MRI)
MRI是冻结肩诊断与评估的“金标准”!
优势:无创、无辐射,直接显示软组织炎症与挛缩程度,精准排除肩袖撕裂、盂唇损伤等。
3. 肩关节超声
用动态手段,观察辅助诊断
超声可以观察是否存在关节囊增厚(尤其腋囊),肩峰下滑囊增厚(继发性炎症)等情况,同时检查关节被动外展时,肱骨头与关节盂间隙是否因粘连难以打开。
作用:辅助诊断,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
03 发病有哪几个阶段?
1.冻结期(疼痛期):
持续2-9个月,剧痛主导,夜间尤甚,活动范围开始受限。
MRI表现:滑膜急性炎症(T2高信号)、关节囊水肿增厚。
2.冰冻期(僵硬期):
持续4-12个月,疼痛略减,关节僵硬达到顶峰!各方向活动严重受限(“冻结”)。
MRI表现:关节囊纤维化增厚(T1/T2中等信号),关节腔显著缩窄。
3.解冻期(缓解期):
持续5-24个月,活动度缓慢改善,疼痛逐渐消退。
影像变化:关节囊厚度可能部分恢复,但少数患者残留活动度损失。
4.重要提醒:
总病程常达1.5-3年,“自限性”不等于“不治而愈”!积极干预可缩短病程。
04 如何预防冻结肩?
控制基础病:
严格管理血糖(糖尿病患者重中之重!)。
避免长期制动:
骨折或术后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安全活动肩部。
适度锻炼肩关节:
办公族定期做绕肩、扩胸运动,保持关节润滑。
重视不明原因肩痛:
勿自行诊断为“肩周炎”盲目拉伸!先寻求专业影像评估,排除肩袖损伤等需不同处理的疾病。
肩周炎,这场关节囊的“冰封之困”,其痛苦在于漫长的禁锢感。 X光、MRI与超声如同破冰船,穿透表象锁定粘连的关节囊。肩膀的僵硬封锁,未必需要苦熬岁月。早一分影像明辨,早一分精准干预,就能早一步打破枷锁,重拾舒展自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