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7月14日晚上十点多,我正在西院区消化内科病房值夜班。
这时,一阵凌乱的脚步声突然传来,人未到求助声先起:
“医生,我媳妇儿卡着鸭骨头了,快来帮她看看吧。”只见一个中年男性搀扶着30岁左右的女性来到医生办公室。
据男士介绍,他的爱人王女士晚上和家人聚餐,在食用卤制鸭头时不小心将鸭骨头咽了下去,当时就觉得卡在了喉咙里。用了喝水、喝可乐、用硬馒头吞咽等一系列“土办法”后,依旧没能解决问题,这就赶紧来医院就诊。
询问病情后,立即让他们前去进行胸部CT检查,确诊异物的位置,显示上段食管内条状高密度影,考虑异物。
由于异物位置已经刺入组织内部,考虑到鸭骨头两头尖锐,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导致食管穿孔、大血管及肺部穿孔,后果不堪设想。我立即通知麻醉手术部和内镜中心,当班的杨毛香医师和李雪蕊护士和我一起,第一时间进行急诊取异物手术。
在几个科室的积极配合下,异物顺利取出。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被异物卡住的经历,那种难受劲儿,真是让人坐立难安。食管异物可不是小事,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食管异物是指各种物体滞留在食管内无法排出,是临床常见的急症。
生活中,导致食管异物的原因多种多样。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将硬币、小玩具等放入口中,一不小心就可能误吞;老年人牙齿松动或佩戴假牙,咀嚼功能减退,加上食管口松弛,进食时若不注意,很容易误咽假牙、枣核、骨头等;成人有时也会因为进食匆忙、打闹或情绪激动,在没有充分咀嚼的情况下将异物咽下。
食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位,分别位于食管入口处、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以及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这些狭窄部位就像一道道“关卡”,异物最容易在这里“安家落户”。一旦异物卡在食管,就会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吞咽困难是最常见的表现会感觉食物无法顺畅通过食管,严重时甚至连口水都难以下咽;异物还会导致疼痛,尖锐的异物刺入食管黏膜,会引起剧烈疼痛和灼热感;如果异物压迫气管或食管肿胀压迫邻近气管,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感,这可是非常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
当食管被异物卡住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用一些“土办法”解决,像大口吞咽馒头、米饭,试图把异物强行咽下;喝大量的醋,希望能软化异物;或者用手抠嗓子催吐。但这些方法不仅可能无效,还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大口吞咽食物可能会使异物越扎越深,加重食管损伤,甚至导致食管穿孔。醋在食管内停留时间短暂,根本无法有效软化异物,反而可能刺激食管黏膜,造成灼伤;催吐则可能导致异物移位,损伤咽喉和食管,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我们身体最粗的动脉——胸主动脉就在食管旁边,假如异物有尖,一旦扎破食管,损伤胸主动脉,会造成大动脉破裂出血,严重时造成不可逆损伤,危及生命。
所以,一旦发生食管异物,千万不要自行尝试这些“土办法”,应立即停止进食,保持冷静,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异物的种类、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食管X线检查、CT检查、食管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异物取出越早进行越好,一般建议在24小时之内完成,以免异物引发感染、穿孔等并发症。
在进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时,医生会将内镜通过口腔插入食管,找到异物后,使用各种特制的器械,如异物钳、圈套器等,将异物小心地取出,大多数患者在术后短时间内就能恢复正常饮食。
但如果异物较大、形状不规则,或者已经导致食管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内镜下取出困难时,可能就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需要切开食管或颈部、胸部的皮肤和肌肉,找到并取出异物,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预防食管异物的发生才是关键。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过急、过猛,尤其是吃带有骨刺、枣核等食物时,更要格外小心。
吃饭时不要看电视、玩手机、打闹或大笑,以免分散注意力,导致误吞。
教育儿童不要将硬币、玩具、小零件等放入口中,及时纠正他们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
老年人佩戴假牙时,要定期检查假牙的固定情况,确保假牙合适、牢固,进食前最好先检查一下假牙是否松动,睡觉时应取下假牙,防止误吞。
此外,对于容易发生食管异物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精神疾病患者等,家人和监护人要加强照顾和监管,提高安全意识,将危险物品放在他们无法触及的地方。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智能内镜发展促进工作委员会委员
擅长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疑难复杂重症肝病、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息肉、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以及胆石症的内镜处理积累丰富的经验,擅长消化内镜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的镜下操作,如EMR、ESD、ERCP。
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