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天,72岁的黄大爷,因反复上腹部不适、烧心10余天就诊于消化内科。
因有慢性胃炎病史,黄大爷认为自己是反流性食管炎导致的。
接诊医生为了排除一下他的心脏是否有问题,就让他做了常规心电图检查,刚好发现早搏较多,于是医生又建议黄大爷背了个“Holter”(即:动态心电图)。
经过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捕捉到了危险信号,那就是当黄大爷出现症状时,恰巧心电图片段有ST段有显著改变,这不是巧合,根据这个,医生们从而诊断出黄大爷的变异性心绞痛,也及时挽救了这位患者珍贵的生命。

众所周知,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心电图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手段。对于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而言,心电图更是捕捉疾病信号、辅助医生精准诊断的关键工具。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的奥秘吧。
首先给大家讲解一个专业小知识:什么是心电图的ST段?心电图的ST段是心电图的一部分,ST段随着心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以通过ST段的改变来判断病人心肌的状态,心电图st段是QRS波结束到T波开始的等电位线。这时心室各部位均在兴奋状态,去极化状态,所以没有电位差,是一条平线。正常的时候是等电位线。

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的核心表现:ST段抬高↓↓↓↓

正常情况下,心电图上的ST段反映的是心室肌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多呈等电位线,较为平稳。而在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会出现特征性的ST段抬高。这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相应区域心肌缺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发生改变,使得损伤区域心肌与正常心肌之间产生电位差,最终在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向上偏移。
这种ST段抬高具有鲜明的特点:抬高幅度通常较为显著,可达到0.1mV甚至更高;而且与劳力性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多表现为ST段压低不同,变异性心绞痛的ST段抬高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心绞痛的重要标志。
心电图动态变化:从发作到缓解

(患者发作期间心电图片段)↓↓↓↓


(患者症状缓解心电图片段)↓↓↓↓

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病情的进展呈现出动态变化。在心绞痛未发作时,即发作间歇期,大部分患者的心电图可能完全正常,这也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但一旦冠状动脉痉挛发作,心肌缺血出现,ST段抬高会迅速显现。
当痉挛解除后,心肌供血恢复,心电图也会随之改变。ST段会逐渐回落,恢复到等电位线水平,心肌的电活动也逐渐恢复正常。整个过程可能仅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这就要求在患者出现症状时,需尽快进行心电图检查,才能捕捉到这些关键的异常变化。有时,还需要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长时间、连续地记录心脏电活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遗漏短暂发作的异常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改变背后的意义:揭示血管痉挛真相

心电图上ST段抬高这一变化,就像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它直观地反映出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状况。医生通过分析心电图上ST段抬高的导联、幅度以及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初步判断痉挛发生的冠状动脉部位、缺血的严重程度。
此外,通过对比患者多次发作时的心电图,还能观察病情的发展趋势,评估治疗效果。例如,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如果患者发作时ST段抬高的幅度逐渐减小、发作频率降低,往往意味着治疗方案有效,冠状动脉痉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心电图就像是医生了解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心脏状况的“窗口”,通过对心电图特征性变化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冠状动脉痉挛这一潜在威胁,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等症状,一定要重视心电图检查,让这一重要的诊断工具为您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