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您是否有过尿频、尿急、尿痛的经历呢?
相信不少朋友有亲身经历!
小红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兴高采烈的奔回家中,刚刚吃完晚饭,上了个厕所,瞬间觉得小便滋啦啦的疼。小红当时就觉得可能是白天喝水少了,加上最近身体免疫力低下,怀疑是尿路感染了,于是赶紧大量饮水,谁知上厕所的意愿竟然越来越严重,小红甚至在马桶上从晚上九点一直坐到了12点,不仅如此,小便还尿血,而且颜色越来越严重,最要命的是每次小便都觉得痛不欲生。
终于小红实在忍不住了,夜里12点半跑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检查检查后诊断小红是得了急性膀胱炎。
什么是急性膀胱炎呢?
急性膀胱炎是指膀胱黏膜发生的急性细菌性炎症,属于下尿路感染的一种。与慢性膀胱炎不同,它起病急骤,症状明显,但若能及时正确治疗,通常1-2周内可以痊愈。从解剖学角度看,女性的尿道较短(仅约4厘米),且距离肛门较近,这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膀胱,因此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约有一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膀胱炎。
导致急性膀胱炎的因素有哪些?
急性膀胱炎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其中约75%-85%的病例由大肠杆菌引起。除了细菌感染外,通常还有其他几种常见病因:
1.局部损伤
会阴部外伤、长时间憋尿导致膀胱内压力过高、膀胱镜检查等器械操作造成的黏膜损伤,都可能破坏膀胱的天然屏障,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生活中有的患者是因为工作繁忙经常憋尿,最终导致了反复膀胱炎发作。
2.多种疾病的影响
如糖尿病、服用抗生素、缺乏维生素和精神压力,这些都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从而让一些潜在的微生物得以侵袭,从而造成严重的疾病。老年人和孕妇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哦。
3.治疗因素
导尿、留置导尿管等医疗操作是医院获得性膀胱炎的重要原因。如果消毒不严格或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细菌可直接进入膀胱。
4.特殊因素
少数情况下,对卫生用品、避孕套或润滑剂等物质的过敏反应也可能引起膀胱黏膜炎症,表现出类似感染的症状。此外,膀胱结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等造成的尿流不畅,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急性膀胱炎有什么表现?
1.尿路刺激症状
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尿频、尿急、尿痛。患者往往突然发病,出现明显的排尿次数增多。
2.尿急感
突然出现的、难以控制的想排尿的冲动,排尿时的灼烧感或疼痛,尤其在排尿终末时加剧。
3.尿液外观
患者的尿液常变得浑浊,有时可见脓尿(尿液中有脓细胞)或血尿。血尿可能是终末血尿(排尿最后部分带血)或全程血尿。
4.腹部不适
体检时可发现耻骨上膀胱区轻度压痛,部分患者下腹坠胀感或隐隐作痛。
急性膀胱炎该如何治疗呢?
有些患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护士,我吃了两天药感觉好多了,可以停药了吗。许多患者对急性膀胱炎的治疗存在误解,要么随意停药导致复发,要么过度治疗引发耐药。
1.居家注意
建议患者卧床休息,直到急性症状缓解。每天多饮水(1.5升-2升),这样可以增加尿量,起到冲洗膀胱的作用,帮助细菌和炎性渗出物排出。
2.药物治疗
抗生素是细菌性急性膀胱炎的主要治疗手段,需要专业的医师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服药。
3.潜在诱因评估
如尿路畸形、结石、糖尿病等。及早排除潜在的诱因,避免急性膀胱炎的发生。
4.中医中药
一些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功效的中药方剂,如八正散、利尿消炎丸等,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应在正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完全替代抗生素。
如何通过预防措施减少膀胱炎的发生?
1.个人卫生习惯
这是女性预防膀胱炎的第一道防线,小便后擦拭一定要从前向后,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避免将肠道细菌带入尿道。为了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建议每日以适量的温水、柔软的清洁液来彻底冲刷外阴部位,而不要滥用有毒物质,以防止菌种失调。经期要更注意卫生,及时更换卫生巾。
2.饮水与排尿习惯
建议要养成定时饮水、及时排尿的习惯,每天饮用至少1.5-2升水,每2-3小时排尿一次,避免长时间憋尿。此外,睡前排空膀胱也很重要,可以减少夜间尿液浓缩对膀胱的刺激。
3.性行为相关预防措施不容忽视
建议女性患者:性交前后都应排尿,这可以帮助冲洗可能进入尿道的细菌。性行为后要及时清洁会阴区域,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
4.衣物选择也有讲究
推荐患者穿着棉质内裤和宽松透气的裤子,避免紧身牛仔裤或尼龙内裤,因为这些材料会创造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
5.增强免疫力是根本的预防策略
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都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
6.对于特殊人群,预防措施需要调整
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减少导致阴道环境改变,容易发生感染,局部雌激素治疗可能有益。老年人要注意保持活动能力,避免因行动不便而减少饮水和憋尿。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会增加感染风险。
预防膀胱炎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患者改变日常习惯并持之以恒。其实,急性膀胱炎本身并不可怕,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识别早期症状,及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另外,对于反复感染的患者,建议记录发作的时间、可能诱因和治疗方法,这有助于医生制定个体化预防方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