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身中医家庭,自幼熟读医书。当过赤脚医生,上过中医学院,师承全国名老中医门成福。
从医近五十载,已是花甲之年的他,退而不休,一线坐诊,只为治病救人;著书立说,参加公益中医讲座,致力于将中医药文化送入寻常百姓家。
他便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罗化云。
医者仁心 代代相续
罗化云生于南阳邓州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世家。罗化云说,从小,父亲就给他讲名医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在他心中早早种下了“悬壶济世”的种子。
10岁开始,罗化云便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父亲开始要求他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药性赋》等医书。经过几年的积累,罗化云开始将医书中的理论和从父亲那里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随后,他考取河南中医药大学。在校期间,他遇见更多的中医名家,接触更多的中医典籍,享受着穿越千年的中医药盛宴。
罗化云拜师在全国名老中医门成福门下。他回忆说,在门成福患病弥留之际,自己前往探望,门成福见到自己的第一句话是,“教给你的方子都记住了吗”。这质朴的叮嘱诠释了门成福对中医药事业的深沉热爱,让罗化云顿时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既是罗化云对恩师门成福一生的概括,也是自己要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一生的勉励。
笃行致远 传承国粹
中医药历经几千年发展,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仅仅中医治病的方剂就多达成千上万种,它讲究对症用药,辨证施治。
在罗化云看来,中医的宇宙观讲究“天地人和谐统一”。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化生万物,人类最贵。万物可以用五行归类,疾病也可以用五行分类,五行之间有生有克,人的疾病就可以用具有五行特性的植物、动物、矿物药治病,譬如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养血补虚,散寒止痛 ”。中医几千年的经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太阳也是药,譬如今年流行晒背健身法。白云也是药,古人取山上的白云治疗慢性咳喘病。
罗化云举例说,《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宝典,强调的是养生防病为首要,不治已病治未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养生原则,谷肉果菜,食养尽之;食疗不愈,命药施治,七情调治等,这些都是现代医学所忽略或薄弱的环节。 在医疗技术上,《黄帝内经》有针灸治疗、砭石治疗、九针治疗,腹水治疗、骨折骨传导诊断法、妊娠生化,脉诊、血液循环、解剖理论,与现代医学比较,毫不逊色。现代医学越发展,越要学好《黄帝内经》,从《黄帝内经》中找灵感。
罗化云说,中医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学不完。作为中医药从业者,要首先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和自觉,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走适合中医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也要博采众长,吸收现代医学的精髓,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中医药的健康服务,如此才能让中医药走得更远。
方精药简 可治百病
从医40余年,罗化云始终充分利用中医药简价廉、起效快的优势为患者问诊。他被称为全科老中医,擅长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胃炎、冠心病和糖尿病,尤以不孕不育等疑难杂症见长;他精于脉理,注重治未病,强调治病重在调和,以平为期。
根据现代病种的演化,罗化云在经方的基础上,还研发了一些新方,比如治疗月经病的养膜汤、促进胎芽胎心发育的催芽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九味黄连汤等。
罗化云向记者讲述了一位患者的故事:" 一位高龄孕妇,怀孕后六个月,查出胎儿心脏瓣膜反流,医生建议引产。孕妇征求我的意见,我对她说,只要你相信我,古人有补漏汤,我们试用后可能会让胎儿得到健康发育。用了三周中药,三个月后,产妇剖宫产,母子平安,胎儿也一切正常。"
对罗化云来说,像这样成功治愈疑难杂症的例子不胜枚举。
甘于平淡 精诚为医
罗化云甘于清贫,乐于淡泊。穿着简朴,生活简单,一直保持着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习惯。但是遇到有患者困顿之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除了看病救人,罗化云还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对中医药文化的宣讲上。他每个月都会雷打不动地前往郑州市图书馆,开展一次中医药健康养生公益讲座,为寻常百姓讲如何利用中医保健,如何预防疾病,提升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自信。
除了公益宣讲,罗化云还将著书立说作为传承中医时的一项使命,在他看来,只有将祖传技艺、心得体会,以及大半生的诊断经验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代永相传,也才能让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运用好。
通过对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罗化云编撰出版了《儿童健康百问与矮小身材防治》《诊余方药漫笔》。同时,也参与卫生厅组织的《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中医名言大词典》等著作的编写。
人物简介: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河南省医学史学会委员,郑州市老年病学会委员,郑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8年,全科中医,临床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