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Party Mass Work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精神文明建设
党群工作

出彩三院人|省直“身边好人”杨志忠,故事里的爱与被爱

发布时间:2025.08.08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河南省直三院 浏览次数:81

     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省直各级文明单位(校园)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省直文明办常态化开展省直“身边好人”选树活动,医院宣传部从严把关、优中选优,并经过多次反复修改上报事迹,最终经过文明办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我院杨志忠被评选为2024年助人为乐类省直“身边好人”。

  杨志忠是河南省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胃肠肛肠外科的学科带头人,是外科第一党支部书记。每次见到他,面对的都是一个温暖的笑容,这抹微笑背后,蕴藏着他对医疗事业炽热的情怀,以及对他人无私的大爱。从医三十载,他始终扎根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神圣天职。

  杨志忠说,他有几副“面孔”,经常根据不同的人群无缝转换。因为,在妻子眼中,他是一个工作狂;在儿子眼中,他是一个“隐形人”;在领导眼中,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率先垂范的排头兵;在患者眼中,他是一个全心全意为病人奉献自己医术和心血的爱心使者。在同事眼中,他和蔼可亲,如春风般温暖;他对待工作,孜孜不倦,有着火一般的激情。

  每当谈及从医的初衷,杨志忠主任总会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往昔。他出生在黑龙江省边境的小山村,自幼体弱多病。寒来暑往,在长达三年的求医路上,医生多次劝母亲放弃,可母亲却从未动摇过一丝一毫。医院的医护人员被这对母子深深触动,纷纷伸出援手。在众人的帮助下,他的病情奇迹般好转。后来,母亲常念叨:“大夫很伟大,咱们家也要出一个大夫,一个懂得体谅患者的大夫。”

image.png

  这段经历,如同一颗种子,在杨志忠心中生根发芽,促使他毅然踏上从医之路。

  这段经历,也让杨志忠主任的患者都会被他的亲和力所感染。大家常说:“见到杨大夫的笑脸,病都好了一多半,杨主任爱患者,我们也喜欢他。”

  爱有很多种,他的爱不论大小,也不论面对的是谁,根据需要都会无怨无悔的付出。2010年,97岁的孤寡老人张宏道因急性肠梗阻入院,术后杨志忠主动回访,发现老人居住环境恶劣,生活十分贫困,术后营养严重匮乏。此后,他不仅自掏腰包购买生活物资,还长期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三年间,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帮忙租房安顿、背着老人下楼晒太阳,关怀备至、无微不至。2011年老人再次住院,杨志忠毫不犹豫地垫付3000余元医疗费,每日陪伴在老人左右。2013年老人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地嘱托:“一定要好好谢谢杨大夫,他让我多活了好几年。”老人离世后,杨志忠出资协助处理后事,面对家属还款的请求,他婉言拒绝道:“为爷爷尽孝是我应该做的。”    

  除了治病救人这一本职工作,杨志忠主任还有一项特殊的“副业”——拍摄视频传播医疗健康科普知识。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甚至觉得这是“不务正业”,但他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作为党员医生,我不仅要治疗已病之人,更要做好疾病预防,牢牢守护群众的健康防线。”这份坚持源于一段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他认识的一位30多岁的快递员,家中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家人原本生活幸福美满,然而谁能料到,当查出胃癌时,竟已到了晚期。这件事如同一记重锤,深深刺痛了杨志忠的心,他感慨道:“如果这个快递员能早点了解疾病症状,或许病情就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一个家庭也不至于支离破碎。”从此,他义无反顾地开启了健康科普之路。上班时,他全神贯注治病救人;下班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写脚本、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拍摄动作和表情的工作中,乐此不疲。

  很快,杨志忠主任便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许多患者因他的科普视频慕名而来,他成了患者口中的“网红医生”,还被河南省评为卫生健康优秀科普工作者。

  在援疆期间,众多患者通过科普视频认识了杨志忠主任,他们中不仅有来自哈密市的,还有不少从淖毛湖、巴里坤等偏远地区专程赶来找他看病的,大家都盼着能让他亲自诊疗,解除病痛。凭借着精湛高超的医术,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在援疆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一面面鲜艳的锦旗,便是患者对他最真挚的认可。

  在医学的漫漫长路上,杨志忠主任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用大爱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也诠释着他与患者“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