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Party Mass Work
Party Mass Work
2016年6月,小编来到医院刚刚一年时间,跟随院级服务标兵团队,前往“人工天河”红旗渠所在地学习。同行中有一位满头白发、笑容和蔼、平易近人的长者。有人需要帮忙拍照时,他拿着相机乐呵呵地拍了一张又一张。后来我才知晓,他便是赫赫有名的中医大家——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罗化云主任。
有人曾说,罗化云从医近五十年,不仅疗愈疾病,更温暖人心。如今,虽已过花甲之年,他却退而不休:坚持一线坐诊,只为治病救人;著书立说,参与公益中医讲座,致力于将中医药文化送入寻常百姓家。
罗化云生于南阳邓州——医圣张仲景故里,出身中医世家。自幼,父亲便向他讲述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名医悬壶济世的故事,早早在他心中种下了“济世救人”的种子。
十岁起,罗化云便对中医展现出浓厚兴趣,便跟随父亲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药性赋》等医书典籍。经年累月的积淀,他将医书理论与父亲传授的经验付诸实践,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随后,罗化云考入河南中医药大学。在学校,他得以接触更多中医名家,研读更多中医典籍,沉浸在穿越千年的中医药文化盛宴之中。
罗化云有幸拜师于全国名老中医门成福门下,多年师徒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至今,罗化云仍然记得,在恩师门成福患病弥留之际问他的最后一句话:“教给你的方子都记住了吗?”这句质朴的叮嘱,饱含着门老对中医药事业的深沉挚爱与无尽牵挂,每次想起,都令罗化云瞬间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从此,“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成为罗化云勉励自己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
中医药历经数千年发展,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其精髓在于辨证施治,对症用药。这些经验积累,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从医五十载,罗化云被誉为“全科老中医”,每次坐诊,都会排起长队。他主要擅长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胃炎、冠心病、糖尿病及不孕不育等疑难杂症。他精于脉理,尤其注重“治未病”,强调治病之要在“调和”,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为最终目标。
面对现代疾病的变化,罗化云在传承经典经方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研发出如治疗月经病的“养膜汤”、促进胎芽胎心发育的“催芽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九味黄连汤”等新方剂。
罗化云曾接诊一位怀孕六月的高龄孕妇,孕检发现胎儿心脏瓣膜反流,医生建议引产,孕妇心有不甘,前来征求罗主任意见。罗化云运用中药精心调理三周,助孕妇平安度过孕后期,最终顺利剖宫产,母子平安健康。此类力挽沉疴、造福病患的案例,在罗化云的行医生涯中不胜枚举。
罗化云平日淡泊名利,生活简朴,至今仍保持着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习惯。然而,遇到困顿无助的患者,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除了躬耕临床,罗化云更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上。他每月雷打不动地前往郑州市图书馆,开展中医药健康养生公益讲座,向普通百姓传授中医保健知识、疾病预防方法,着力提升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自信。
除了公益宣讲,罗化云还将著书立说作为传承中医时的一项使命。他认为,唯有将祖传技艺、毕生心得及丰富临床经验诉诸文字,才能经受时间考验,代代相传,真正将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运用好。
基于数十年临床经验总结,罗化云编撰出版了《儿童健康百问与矮小身材防治》《诊余方药漫笔》《古中医文献索隐启悟录》等专著。同时,他也积极参与了上级单位组织的《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中医名言大词典》等著作的编写工作。
中医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术,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培养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临床能力过硬、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具备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高素质青年中医药人才队伍,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人才根基,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启动了“启航未来,共育青苗”人才培养计划。罗化云主任作为核心带教导师之一,肩负起薪火相传的重任。
他时常教导青年医师:“中医博大精深,穷尽一生也未必能窥其全貌。作为中医人,首要在于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与自觉,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走具有中医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要注意吸收现代医学精髓,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中医药带来的健康福祉。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药的生命力更加蓬勃,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彩,走得更稳、更远。”
未来,相信在罗化云等老中医导师的引领下,一批批青年中医师将会更加努力精研医理,勤于实践,逐渐成长为杏林新秀。这份对千年智慧的守护与传承,正是中医药生生不息、走向更广阔未来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