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当然是拿出药片直接吃啦!”
“不不不,先拿着药问问医生咋吃才对。”
“不对,应该先核对一下药品包装和医嘱,还有有效期之类的,跟买商品一个样。”
上述回答是否也包含了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呢?
其实上面的回答都很片面
因为大家在吃药之前
都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查看药品说明书
“太长不看。”
“有医生的医嘱,还看那玩意儿干啥?”
“太复杂了,文字又密内容又多,也不知道看啥,也看不懂。”
这些话是不是也包括你?
来来
听药学部的路璐药师为您讲一讲
都是要看啥
怎么看
这个就是药品的“大名”,也是医生开处方时所写的药品名字,这个名字全国通用,就像“身份证”一样能够清楚准确的标识出药品的成份及功效等,一般在药品外包装上是最“显眼”的那个~
商品名,其实就是厂家给自家生产的药品取的“小名",用以区分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通用名相同)药品,有助于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想要购买的药品。举个例子,氯雷他定片(通用名)包括开瑞坦(商品名)、息斯敏(商品名)等不同商品名。 请注意:商品名所含药品信息并不全面,名称中一般不包含药品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溶液剂等),推荐大家选购及使用药品时先核对通用名,核对准确后再行查询商品名。
这几项指的是药品所含有的成份,可不要把它们与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混为一谈。 它们总是出现在药品说明书的开头,但在日常使用中一般少有提及,因为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解读,难度较高。但少部分药品的成份信息需要我们注意,如藿香正气水的成份包含乙醇,若患者正在服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可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我们在医院就诊时,医生会综合评估疾病情况,给出准确的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选择适宜的药物,选择的依据就是参考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若我们准备自行购买药品,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参考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进行选择。 部分中成药说明书中常用“功能主治”表示这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除了教导我们如何使用药品(口服、注射、还是外用)、一天几次、每次多少剂量等,部分药品说明书还更为细致的写出了何时使用药品最佳(如晨服、饭前空腹、睡前等),哪种服药方式最佳(如含化、吞服等)。 部分药品会根据适应症及年龄不同,用法用量也有所不同,医师开具药品时会根据患者年龄及诊断等信息确定最佳用法用量。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想必不少人听过,所以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认为药品“毒性”很大,“能不吃药就别吃”。其实说明书里列出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很低,因此不要看到“不良反应”就心存恐惧不敢用药。 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有利于判断服药后发生的不适是否与用药相关,做到心中有数。
此处经常出现“慎用、忌用、禁用”等提示语,看起来区别不大,但含义却大不相同。 “慎用”指谨慎使用该药,使用时需密切关注病人用药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如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停药;慎用≠完全禁止使用。 “忌用”是指不适宜使用或避免使用,简单理解就是某些患者使用该药发生问题的概率很大,尽量避免使用。 “禁用”是指禁止使用,是对用药的最强警戒。凡属禁用的药品,绝不能抱侥幸心理贸然使用。
为保证用药安全与疗效,在服药期间应该格外要注意的内容。比如患者肝、肾功能损伤的情况下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服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后不宜饮酒等。如果我们符合注意事项中提到的情况,医师会根据我们的检查结果决定药品的使用方法(减量、停药、更换药品等),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医嘱即可~
指儿童、老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以上人群建议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这项内容,然后决定是否使用,使用的话剂量如何计算。 有的药品说明书中仅有“安全性尚未确定”等字样,说明这种药物对该类人群的安全性尚不可知,此时若非必要,不建议应用此类药物。
简单点说,就是在同一时间段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产生的相互影响,可能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引发不良反应,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药物前咨询医师或药师,以保障用药安全。
这是药品临床试验信息和基础研究信息,内容多作用大,这部分信息可以给临床医师和药师提供药品的药效学数据,以及药品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机制,方便临床治疗时根据数据和信息判断给药方式、药物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听不懂?没关系,大家只要记住遵医嘱就好了~
这两项是拿到药以后最容易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项目。贮藏告诉我们应该把药物放在什么环境下保存时间最长(如避光、冷藏等);有效期则告诉我们药物何时可能过期,不可使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写的是“有效期至”,而有的写的则是“失效期至”,大家要注意辨别。
看明白了吗?
小小说明书
用处还真大
用前查一查
要点心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