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新闻中心

顶端新闻丨生命中的一束光:和时间赛跑的急诊人:不是在抢救,就是在赶往抢救的路上

发布时间:2023.02.24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河南省直三院 浏览次数:780

“担架!担架!”急促的救护车警报声由远及近,待车停稳,医务人员迅速跳下车,高声呼唤着。

这里,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类似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暑夏还是寒冬,忙,早已成了急诊医务人员的常态,只不过2022年12月中旬,他们遇到了“尤其忙”的情况。

“只要不发高烧,那就继续战斗”

2022年12月中旬以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人数就不断攀升。据该院东急诊负责人耿玉安回忆,那段时间的工作量超出平时三四倍,每日门诊量达到200余人次,出诊不少于50次。

急诊与其他科室不同,医务人员每时每刻都会接到抢救任务,“急诊人每天不是正在抢救,就是在赶往抢救的路上。”

疫情期间,不少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以及呼吸衰竭的情况。于是,耿玉安便向“战友们”提出了“24小时待命”的工作要求,“只要不发高烧,那就继续战斗。”

时间紧、任务重,急救车不分昼夜接诊转运患者。耿玉安说,2022年12月中下旬时,他们一整个科室的值班岗位上就只剩下两名大夫,“很多医生都是带病在坚持工作,高烧退了第一时间也是返回工作岗位,”因为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些。

和时间赛跑的急诊人

只希望再快一点

急诊抢救讲究“就近就急”原则,可在当时,急救人员紧缺,患者就医需求量大,急诊人不免会遇到跨区域抢救的工作任务。

工作难度陡增,耿玉安不敢有丝毫松懈,防控、救治、协调工作......一个也不能含糊。

忙碌的时候,耿玉安一天能接到200多个电话,有时候忙下来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只有在车辆消杀的间隙,才有空闲时间吃上两口饭。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的含义在急诊科被体现得更为深刻,“和时间赛跑,快一点、再快一点,才能抢救更多的人。”耿玉安说。

为了能在特殊时期跑赢死神,2022年10月到12月20日期间,耿玉安仅回家了一次。而考虑到过年期间,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增多,兔年春节到来前,耿玉安早早就安排了急诊应急班,“医护、司机、急救员,全科36名医护工作者,全部待命,全员参加战斗,保障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

    “自制软式单架”,挽救患者生命  

从业11年,耿玉安感慨:每次救治现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急诊人快速应对。

2022年11月18日上午8点多,耿玉安接到电话称,一名50多岁的中年男性突发心梗,需要赶往现场进行紧急抢救。

20分钟后,耿玉安和同事赶到现场。此时患者躺在地上满身大汗,面色苍白。见此情景,耿玉安立即为其评估生命体征、查心电图、测血压、吸氧,“患者太过虚弱,血压又低,已经进入到休克状态。”

单架进不去电梯、轮椅也用不了,怎么把患者从家中转运上车成了难题。

在迅速观察了下周围环境后,耿玉安决定“自制软式担架”。他利用患者家中的褥子、夏凉被改造担架,将患者包裹起来,安全将患者运送上了急救车。

一边在车上进行抢救,一边联系院内启动“绿色通道”。后经救治,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面对家属的感谢,耿玉安则笑言,这是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困难面前,团结是破解关键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耿玉安常说,只要大家凝聚在一起,劲儿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为方便沟通工作,耿玉安的手机24小时待机,随叫随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联系耿主任,他的电话一定都是畅通的,有时候半夜给他打电话,他也都在。”

提起耿玉安,科室的医生话语中满是感谢,“不仅在工作上解决我们手头的难题,当我们心理压力大的时候,主任也都能帮我们排解。”

如此,“有困难就找主任,主任无时不在”,就成了科室医生们私下常说的玩笑话。

耿玉安告诉记者,他也不是万能的,他也会害怕,担心情况更糟,可往往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考验心态。

在他看来,困难最怕遇到团结一致和不懈奋斗,“同事们的心团结在一起,大家知道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就能解决所有难题。”

编辑:杨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