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Medical Servic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疗服务 > 科室介绍
医疗服务

糖尿病这些误区,你有没有踩过?

发布时间:2022.12.01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河南省直三院 浏览次数:374
60岁的张阿姨在两年前体检时就被查出血糖偏高,由于没有症状,就不重视,从未就医,平时从饮食上控制,不吃糖、不吃水果,在前不久由于乏力、恶心,晕倒在清晨锻炼的公园里,被人发现后拨打“120”拉到了医院急诊科,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也是一种无形的杀手,无症状不代表没有问题。

如今,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越来越多,但是误解也一直存在。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糖尿病健康知识认识不清,从而使血糖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导致出现很多并发症,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致使很多人谈"糖"色变。



图片 


误区1:糖尿病没有症状可以不吃药?



错!

只有一些糖尿病患者通常症状比较轻、发病比较早,血糖不是特别高,通过饮食控制,加上运动,血糖如果能够控制到正常范围,就是空腹能达到6.1mmol/L以下,餐后在7.8mmol/L以下,可以不用非得服药。

但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到了中期或者患者发现患病时,最主要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吃、多喝、多尿、体重减轻。如果血糖不能够控制,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体内血糖水平,以减少长期的血糖高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建议降糖药物治疗配合饮食治疗、运动治疗。



误区2:糖尿病不能吃糖吗?



错!

糖尿病患者在合理控制总热量和均衡营养前提下,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绝对禁忌的。

所谓“得了糖尿病就得拒绝一切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这里说是的“糖类食物”和日常生活中说的“糖”不是一个概念,五谷杂粮等以淀粉为主的食物被称为糖类食物或称为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

而日常生活中的“糖”主要是产生甜味的葡萄糖、蔗糖等,它们在体内吸收特别快,糖尿病患者食用过多会明显导致血糖升高,从营养学的角度讲,糖除了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单糖或双糖外,也包括淀粉类的多糖,如大米、小麦、面粉等,这些多糖是最好的糖原物质。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主要是限制总热量和饱和脂肪酸(荤油),而不是减少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食类)在总热量中所占的比例。适当比例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葡萄糖耐量。



误区3:得了糖尿病,再也不敢吃水果。



错!

水果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果胶和矿物质,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食品之一。但是由于它含果糖,长期以来被排除在糖尿病患者食品之外,甚至到了“谈水果色变”的程度,多数患者都有“家人吃瓜我吃皮”的经历。应怎样正确地对待水果呢?可以肯定地说糖尿病患者能够吃水果,不过应当学会怎样吃。

图片 


误区4:无糖食品随便吃。



错!

市场上很多宣称“无糖”的食品,有的糖尿病患者或家属,看到“无糖”两字的食品,就认为可以随便吃的,不用限制。其实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不含蔗糖等单糖而已,或者是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甜味食品,但是一般含有甜味剂,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醇糖等替代品。它本身也是用粮食做的,经消化分解后都会变成葡萄糖,与吃馒头、米饭所吸收的糖分、热量没有什么不同。

任何能提供热量的食物都可以升高血糖,不能无限制的吃,如果要吃这些“无糖食品”,要将其热量计算在每日应摄入的总热量中,要相应减少主食量。



误区5:自我感觉良好时,可以不必经常监测血糖吗?



错!

自我感觉状态良好时就万事大吉,放松血糖检测,此乃糖尿病的大忌。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就是不痛不痒,等你自己感觉身体不舒服了,往往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血糖监测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血糖浓度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和判断疗效,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血糖监测次数因人而异,一般空腹(禁食8~10小时)、三餐后2小时(第一口饭进餐时间起算)、睡前测定血糖,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情况下,一周测4~8次。



误区6:运动强度越大越好。



错!

运动强度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心肺功能状态等情况而定。运动强度太大对血糖不降反升,还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如心绞痛、血压升高)等强度太小则达不到治疗效果。

糖尿病患者比较适合运动强度中等偏下的“有氧运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步行、慢跑、爬山、做健身操、打太极拳、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的心率“170﹣年龄”。例如,一名50岁的患者,为170-50=120次/分才是比较合适的。


糖友们应该牢记,到目前为止,糖尿病仍然是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但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经过药物治疗各项指标达到平稳后,应在保证综合指标长期达标的前提下,在良好饮食、运动配合的基础上,由专业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诊疗方案。




文/赵印(急重症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