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新闻中心

酒量好麻醉药就得多用吗?

发布时间:2022.06.14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河南省直三院 浏览次数:545

   “医生,我平时酒量可好了!白酒一斤,一点事都没有,我做手术会不会麻不倒啊?!”

   在公众的认知中,打麻药跟喝酒这两件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似乎存在以下这个等式:

   酒量好 千杯不醉 = 常规剂量 麻药麻不倒

   这不,前段时间,著名主持人孟非曾在微博晒出自己的住院照片,并配文称:麻醉师问你喝不喝酒,酒量多大的时候,你一定要老老实实回答,你说少了,他麻药给得少,疼死你!你吹牛说多了,他麻药给多了……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一时间,引来大家对酒量大小与麻醉效果之间关系的探讨,更有很多医生在评论中留言,给出专业的解释。

图片1.png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那么,酒精和麻醉药之间酒精与麻醉药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酒量好的人是否需要更多的麻醉药,甚至无法被麻醉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酒精主要是依靠肝脏里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氧化代谢,而长期饮酒的人,体内的“P450”会有所增加。巧合的是,细胞色素p450酶是参与麻醉剂代谢的重要成员,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长期饮酒行手术的患者,麻醉药物的代谢确实会增快。换句话说,对于酒量较大的病人,因体内肝酶系统更为发达,使用麻醉药时剂量也应当有所增加,当然,前提是这些药物需要通过肝脏来代谢,否则这种影响就很小了。

  那么对于急诊酒后手术的病人,麻醉是不是要减少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历史中的例子——关公刮骨疗毒。据记载,关公虽被箭矢贯穿手臂,鲜血淋漓盛满盘器,但仍可一边与众人吃酒谈笑风生,一边刮骨割肉。

  在现代医学看来,且不谈关公大人失血性休克的风险和伤口继发感染的几率,他能淡定“手术”而未使用诸如麻沸散等麻醉药,很大程度是因为在大量喝酒后,血液内酒精含量急剧升高,其麻痹作用恰好起到了麻醉的效果,便成就了关公“刮骨疗毒”的美名。

图片4_副本.png

  喝酒之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大脑内阿片受体,可使人对痛觉反应迟钝或产生嗜睡等效应,使得手术中对麻醉药的需求相对减少。假如病人肝脏长期受到酒精影响,反而会因为肝酶合成减少而降低麻醉药的代谢效率,此时手术中麻醉药追加、维持的剂量也应少于平时,不然可能增加麻醉复苏的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喝酒后紧急手术时病人往往处于饱胃状态,胃内食物和酒精混合在一起极易逆流发生误吸,同时醉酒病人意识往往难以准确评估,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麻醉和手术的风险。

  如此看来,饮酒确实会影响手术麻醉,长期饮酒的病人会出现在手术中“麻不倒”、“睡不着”吗?

  对于全麻病人,术中需要使用除了麻醉镇静药以外,还有包括镇痛药、肌松药在内三大类麻醉药物,它们相互佐成,协同完成麻醉过程。所以,少部分药物因为饮酒导致药效影响并不足以撼动麻醉的整体效果,只需要正确合理地实施麻醉方案,“麻不倒”、“睡不着”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

  另外,对于“半麻”(局麻、区域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的病人来说,饮酒一般不会影响麻醉的效果,但是若病人因为过度饮酒出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则需慎重考虑椎管内麻醉的可行性。

  长期饮酒除了对病人肝、肾功能带来不良影响以外,同时还可能造成心脏、免疫、凝血等功能的损害,还有研究表明,这类病人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概率也明显增高。由此可见,长期饮酒可能导致病人对麻醉药的耐受性降低,进而增加围术期的风险,影响病人预后。

  总而言之,对于有酗酒史的患者,麻醉医师会结合患者酗酒时间、酒精依赖程度、拟行手术以及年龄与合并症等等多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做出给予药量的判断,做出最适合的麻醉方式。

  在无明显合并症时,长期饮酒一般对非全身麻醉效果无影响;而“酒量大”的病人,合理规范实施全身麻醉,不可能出现“睡不着”、“麻不倒”的情况。但是我们要知道,长期饮酒可引起身体机能损害,影响麻醉效果,增加围术期风险。专家提醒  最后,过量饮酒百害而无一利,美酒虽好切莫贪杯!

图片6_副本.png


文/刘定国(麻醉手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