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如何减轻百白破疫苗硬结不良反应发生
百白破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混合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程序中的疫苗之一,其接种对象为3-24个月龄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处于各类疫苗之首,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红肿、发热、局部硬结 和无菌性化脓。而在预防保健工作中我们发现局部硬结发生率更高。究其原因,一般和以下几种因素有关:1、百白破疫苗是混合制剂,其中含有的吸附剂氢氧化铝是大分子物质,其物理和化学特性使之在注射部位不易被快速吸收。2、疫苗在低温环境下保存,如果注射疫苗时未充分摇匀,浓度不均衡,会加大硬结发生率的可能性。 3、与疫苗接种时的部位选择以及注射时的深浅度有关。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以减少硬结的发生率:1、注射前将疫苗摇匀,使吸附剂充分溶解。2、疫苗使用前在常温下复温,以减轻对人体皮肤的刺激。3、注射部位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肉较厚的区域,进针的深度不少于针头的2/3或3/4。4、注射时我们采用新型的留置气泡技术即抽取疫苗前先抽取少量空气,通过空气的压力把残留在注射器和皮下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浪费同时肌肉血管比皮下丰富更利于药物的吸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我们发现百白破疫苗接种硬结不良反应率明显下降。因此,正确、规范的接种方法以及强烈的责任感是减轻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关键。
(保健科 孙娟)